穿隧協議(英語:Tunneling Protocol)[1]是一種網路協定,在其中,使用一種網路協定(傳送協定),將另一個不同的網路協定,封裝在負載部份。使用隧道的原因是在不相容的網路上傳輸資料,或在不安全網路上提供一個安全路徑。
隧道則是對比分層式的模型,如OSI模型或TCP/IP。穿隧協議通常(但並非總是)在一個比負載協定還高的層級,或同一層。要了解協定堆疊,負載和傳送協定都須了解。傳統的分層式協定,如OSI模型或TCP/IP模型,HTTP協定 ,並不被認為是穿隧協議。隧道是在相隔甚遠的客戶端和伺服器兩者之間進行中轉,並保持雙方通信連接的應用程式。
通用路由封裝是一種跑在 IP (IP 號碼為 47)的協定,身為網路層上的網路層的例子,通常是用帶有公開位址的 IP 封包來攜帶帶有 RFC 1918 私用位址的 IP 封包來穿越網際網路。在此例上,傳送和負載協定是相容的,但負載位址和傳送網路是不相容的。
穿隧協議可能使用資料加密來傳送不安全的負載協定。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A7%E9%81%93%E5%8D%8F%E8%A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