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CISA

UDDI

UDDI是統一描述、發現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的縮寫。它是一個基於XML的跨平台的描述規範,可以使世界範圍內的企業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自己所提供的服務。

UDDI是OASIS發起的一個開放項目,它使企業在網際網路上可以互相發現並且定義業務之間的交互。UDDI業務註冊包括三個元件:

白頁:有關企業的基本信息,如地址、聯繫方式以及已知的標識;
黃頁:基於標準分類的目錄;
綠頁:與服務相關聯的綁定信息,及指向這些服務所實現的技術規範的引用。
UDDI是核心的Web服務標準之一。它通過簡單對象存取協議進行消息傳輸,用Web服務描述語言描述Web服務及其接口使用。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UDDI

分類
CISA

整合開發環境

整合開發環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簡稱IDE,也稱為Integration Design Environment、Integration Debugging Environment)是一種輔助程式開發人員開發軟體的應用軟體,在開發工具內部就可以輔助編寫原始碼文字、並編譯打包成為可用的程式,有些甚至可以設計圖形介面。

IDE通常包括程式語言編輯器、自動構建工具、通常還包括除錯器。有些IDE包含編譯器/直譯器,如微軟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有些則不包含,如Eclipse、SharpDevelop等,這些IDE是通過呼叫第三方編譯器來實現代碼的編譯工作的。有時IDE還會包含版本控制系統和一些可以設計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工具。許多支援物件導向的現代化IDE還包括了類別瀏覽器、物件檢視器、物件結構圖。雖然目前有一些IDE支援多種程式語言(例如Eclipse、NetBeans、Microsoft Visual Studio),但是一般而言,IDE主要還是針對特定的程式語言而量身打造(例如Visual Basic、Spyder)。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B%86%E6%88%90%E5%BC%80%E5%8F%91%E7%8E%AF%E5%A2%83

分類
CISA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資料庫管理系統(英語: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縮寫DBMS) 是一種針對物件資料庫,為管理資料庫而設計的大型電腦軟體管理系統。具有代表性的資料管理系統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MySQLPostgreSQL等。通常資料庫管理師會使用資料庫管理系統來建立資料庫系統。

現代DBMS使用不同的資料庫模型追蹤實體、屬性和關係。在個人電腦、大型電腦和主機上應用最廣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是關係型DBMS(relational DBMS)。在關係型資料庫中,用二維表格表示資料庫中的資料。這些表格稱為關係[1]


描述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一套電腦程式,以控制資料庫的分類數據存取。一套資料庫包括:

  1. 模型語言,用以因應該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數據模型,來定義各資料庫的schema
    • 最常用的三大類分別為階層式網路式關聯式的模型。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可提供一種、兩種,甚至全部三種方式,也可能提供其他形式。最適合的模型要視乎個別應用程式、交易進行比率及查詢經常使用的程度等。現時最常使用的則是SQL所支援,相似於關聯式模型但又有些微違背的方式。很多資料庫管理系統也支援ODBC,以支援程式編寫員以標準方法存取該資料庫管理系統。
  2. 最佳化的數據結構(欄位紀錄檔案),以支援在永久儲存裝置(permanent data storage device,即比主記憶體(volatile main memory)慢得多)上儲存極大量的數據。
  3. 查詢語言及撰寫報表的程式,讓使用者可以互動方式查問資料庫,進行數據分析及依使用者的權限來更新數據。
    • 它必須控制數據的保安,以防止不獲授權的使用者觀看甚至更新資料庫的數據。使用者可以提供有效的密碼來存取整個資料庫或其中一部分。譬如員工資料庫包括所有員工資料的數據,但某組使用者可能只被批准檢視薪金相關的數據,其他的又可能只可以存取工作履歷及病歷數據。
    • 如果該資料庫管理系統向使用者提供可輸入更新資料庫甚至進行查詢的互動途徑,則此能力可以用來管理個人的資料庫。可是,它不一定提供審核或其他在多使用者環境中所需要的各種控制機制。這些機制可能要整套應用程式都為數據輸入或更新而修改才能提供。
  4. 交易機制(最好可以保證ACID特性),在多使用者同時存取之下仍維持數據完整性(data integrity),與及提供故障排除(fault tolerance)。
    • 資料庫管理系統依靠不容許超過一名使用者在同一時間更新同一項紀錄來維持資料庫的完整性。資料庫管理系統可以用唯一索引限制來避免重覆紀錄。譬如不能有兩位顧客有同一個顧客編號(主鍵)在資料庫中存在。

資料來源: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5%B0%E6%8D%AE%E5%BA%93%E7%AE%A1%E7%90%86%E7%B3%BB%E7%BB%9F

分類
CISA

ACID

ACID,是指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在寫入或更新資料的過程中,為保證事務(transaction)是正確可靠的,所必須具備的四個特性:原子性(atomicity,或稱不可分割性)、一致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又稱獨立性)、持久性(durability)。

在資料庫系統中,一個事務是指:由一系列資料庫操作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邏輯過程。例如銀行轉帳,從原帳戶扣除金額,以及向目標帳戶添加金額,這兩個資料庫操作的總和,構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過程,不可拆分。這個過程被稱為一個事務,具有ACID特性。ACID的概念在ISO/IEC 10026-1:1992文件的第四段內有所說明。

四大特性[編輯]

  • 原子性(Atomicity):一個事務(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或者全部完成,或者全部不完成,不會結束在中間某個環節。事務在執行過程中發生錯誤,會被回滾(Rollback)到事務開始前的狀態,就像這個事務從來沒有執行過一樣。即,事務不可分割、不可約簡。[1]
  • 一致性(Consistency):在事務開始之前和事務結束以後,資料庫的完整性沒有被破壞。這表示寫入的資料必須完全符合所有的預設約束觸發器級聯回滾等。[1]
  • 事務隔離(Isolation):資料庫允許多個並發事務同時對其數據進行讀寫和修改的能力,隔離性可以防止多個事務並發執行時由於交叉執行而導致數據的不一致。事務隔離分為不同級別,包括未提交讀(Read uncommitted)、提交讀(read committed)、可重複讀(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1]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務處理結束後,對數據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統故障也不會丟失。[1]

資訊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ACID